close

事情是發生在隔壁退休老夫妻房間內,先生兩年前從台電退休, 太太是小學代課老師, 家世顯赫, 夫妻倆待人親切和善. 我們從西澳伯斯飛到中澳愛爾斯岩, 在愛爾斯岩渡假村停留三天兩夜. 退休老夫妻住在我們隔壁房間, 第二天一早就看到他們換房間. 基於好奇, 我的室友便問健談的先生, 故事於是從此展開. 第一天晚上倆夫妻已經熄燈就寢, 半夜十二點多房間內的電視突然自動開啟, 螢幕上出現一位澳洲女原住民用英語歡迎他們的到訪. 太太覺得好像没睡多久, 人躺在床上就問先生 "怎麼這麼早就有morning call?"先生已經看到電視畫面, 怕太太受到驚嚇, 便要太太再睡下,自己起床關了電視. 過沒多久, 先生不時聽到太太床上傳來翻身摩擦床單的聲響, 睁眼察看, 卻只看見太太動也不動睡得正熟. 於是第二天一早便和領隊說明前一晚的經過, 火速換房.

Sunset of Ayers Rock  

位居澳洲北領地的 Ayers Rock 存在已有3億年, 這塊紅色的大石頭是原住民心目中不可侵犯的聖地.  雖然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可以近距離在它的腳下健行甚至攀爬至頂端, 但基於對原住民的尊重, 至今北面仍禁止遊客進入. 從飛機上俯瞰, 愛爾斯岩是遼闊紅色荒野上倏地隆起的一塊大石頭. 脫下它紅色的外衣, 石頭的原貌呈鐵灰色, 雨水流過的皺摺處即可見到. 北領地的沙漠氣候嚴峻, 早晚温差極大, 降雨量少, 平均一年僅有30天下雨. 下榻渡假村頭一晚, 大家正在享用晚餐之際, 頭上響起雨點打在帆布的聲響. 對於久居亞熱帶地區的我們, 聽見雨聲是家常便飯, 但對於從 Melbourne 移居此地兩年的當地中國裔導遊而言, 卻是天大的事. 只見導遊先生很驚訝地問我們是下雨嗎, 然後為了確認無誤, 自己還跑到屋外查看, 進屋後興高采烈地對我們說:"真的下雨了!!" 植物在這種乾燥的條件下, 生長十分緩慢. 路旁隨便一棵不起眼的灌木, 已經高齡八百歲.  每一百萬年長高一米的愛爾斯岩原住民語原為"Urulu", 意指有水洞的地方. 晨光中, 我們沿著愛爾斯岩健行, 途中經過大小水塘, 一旁洞穴是原住民居住活動的場所, 沒有文字的他們, 在岩洞上以黃色或紅色塗上各式各樣圖騰, 紀錄由長老口中代代相傳的故事及傳說. 傍晚開放攀登愛爾斯岩, 由於側風強勁, 許多人和我一樣, 不得不中途放棄而折返.  據說, 2011年4月有位義大利遊客登頂時, 為了撿拾被強風吹走的帽子而命喪於此. 山腳下, 許多來自歐美的遊客早已擺上餐桌, 料理好的簡易晚餐陸續上桌, 夕陽餘暉中伴著香檳美酒與愛爾斯岩共渡浪漫的一夜.   

根據考究, 一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塊乾旱的北領地活動, 這些原住民的生活型態從古至今幾乎没多大改變. 住家以樹枝搭建成簡易的棚子, 無法遮風避雨, 只能防禦動物接近. 食物即當地可採集類似芝麻的豆莢種子, 也吃富含蛋白質的honey ants, 當然也捕食動物, 但不吃袋鼠.  在這種極端氣候下, 人類生活型態也應該是簡單的, 不需要太複雜, 人類活動就該只是覓食, 繁衍後代. 白人移居到澳洲後, 日漸增多的好奇遊客侵入原住民世居的聖地, 澳洲政府就在離愛爾斯岩不遠處蓋了原住民社區安頓他們. 並按時按人頭給月俸. 原住民生活步調緩慢, 為了滿足觀光客對原住民的好奇, 村長每天一早開車去他們社區載人來市集廣場展售自製手工藝品. 有時接不到半個人, 有時一, 兩家人都願意出門. 孩子也是, 澳洲政府辦的原住民學校同時教授英語及原住民語.  在愛爾斯岩渡假村打工, 時薪為300 澳幣, 原住民學校老師時薪高達700澳幣. 老師也是每天隨校車到原住民社區載學生, 但孩子和父母一樣, 不見得每天到校.

整個渡假村的居民約有一千人, 其中六百人是來自世界各地或其他澳洲本土的工作人員, 原住民約三百人, 約一百人是短期的 Working Holiday 族群. 其中只有一位台灣來的帥哥, 我們抵達的隔天一大早, 大陸導遊便帶他來會見我們這群同鄉.  拜日劇"世界中心呼喊愛"所帶動的觀光人潮, 來這裡的遊客以日本人居多.  日本人咸信一生中能到愛爾斯岩旅遊, 並親眼目睹位於岩石中經過風化的心型形狀是最幸福的事.  於是隔天下午的攀登愛爾斯岩活動中, 便見到一對日本小情侶, 男的幫助嬌喘的女友努力爬上頂端. 大陸導遊說, 有位日本女生, 十九歲時來此地旅遊, 愛上這裡的一切, 不但住了下來, 還學習兩種原住民語.  澳洲政府知道後, 主動頒發了澳洲國籍給這位東瀛姑娘. 小姑娘在這裡住了五年, 如魚得水, 根本沒有離開的意思.

沒有文字記載的語言消逝得特別快, 多一個會講這語言的人就可減緩消失的速度. 很想對那位原住民大姐說, 若下次想要出來歡迎遊客, 請用自己的方言大聲說出來; 殊不知, 有人千里迢迢來你們的聖地學習你們應該引以為傲的母語呢.  

arrow
arrow

    季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